长三角一体化生态食材供应链与皖北地区有机质农业基地

时间:2021-05-20 14:20编辑:admin来源:当前位置: 主页 > 品牌农业 > 有机质农业

根据安徽省发布的“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示范创建和“第一批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创建名单通知,要求各地要根据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农业产业园等涉农项目要向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倾斜,加快推动安徽省农业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长三角一体化生态食材供应链与皖北地区有机质农业基地(图1)

一.有机质农业为生态食材生产提供健康的土壤

《本草纲目》记载“水为万化之源,土为万物之母”。健康土壤才能生产出生态食材,生态食材是生命的命脉,有机质农业是健康中国、健康生态、健康食材、健康水源的重要保障。有机质来自于哪里,有机质来自于大自然,而且大家眼中的厨余垃圾和种养废弃物的转化。大自然给予我们生存的土地和地球,大自然同时馈与人类最大的礼物是微生物,微生物之所以伟大,就是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可以把废弃物转化为生命依附土地的有机质,而且可以净化环境、保育生态,防止土壤退化,给我们的生活提供好水、好气、好食物。

有机质农业是健康中国体系的基础,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保育体系,也是统领大健康体系的综合系统。首先从提高土壤有机质为准则的生态养殖,鼓励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提高土壤的健康和肥力。再生产健康生态食材、加工生态食品和饮食,提高人体免疫力,减少疾病和亚健康人数,实现全民健康和生态环境健康以及农业、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

“药补不如食补,好食来自于好土”。土不是药,但比药重要;土不是食物,好的食物一定来自于富含有机质的土壤。肚子饿了要吃饭,吃饭就是从食材中汲取营养和寻找健康,土是万物之源,更是健康之本。现代社会亚健康的所有疾病,都直接或间接与田园土壤、食物、水有关联。

二.淮河王家坝精神是有机质农业发展的动力

2020年7月20日8时32分,“千里淮河第一闸”王家坝又一次开闸放水,蒙洼蓄洪区启用蓄洪;安徽人们在保卫自己世代生存的家园的同时,为顾全上下游流域群众勇于牺牲自己。

近年来,阜南县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大力培育杞柳柳编、辣椒瓜果、晚秋黄梨、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形成了“东柳、西菜、南菌、北梨”的四大板块特色产业格局。稳步推进淮河、谷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依托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谷河堤坝风光带、蒙洼湿地和王家坝国家湿地风景区、百里淮河生态旅游度假区项目,打造沿淮以荷花(莲藕)、芡实为主的水生花卉观光和柳木文化产业带,以紫云英、猫爪草为主的湿地花卉观光走廊。

 长三角一体化生态食材供应链与皖北地区有机质农业基地(图2)

三.蒙城项目旱改水粮草共增促进了秸秆过腹还田

1984年蒙城县大力推广麦稻轮作,项目区水稻占总面积的40.7%。平均单产462公斤,高产地每亩756公斤。实现了“旱改水、水增产,水改旱、旱增产。水旱轮作季季增产。”项目区旱改水后草多粮多,县政府充分利用秸秆的资源优势,发展黄牛饲养,带动畜牧业全面发展,并逐步形成特色牛业经济,加大资金投人深加工产业,取得了综合成效。1986年全县出栏黄牛存栏24.33万头,出栏3.58万头。1987年项蒙城县项目区利用工程与生物技术结合,兴修水利、改土培肥的综合措施,治理后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显著。

以此为基础,1992年9月,蒙城县举办首届黄牛文化艺术节。1994年至1997年,全县黄牛存栏约70万头,出栏约30万头,饲养量达到百万头高峰。

 长三角一体化生态食材供应链与皖北地区有机质农业基地(图3)

要实现生态农业和健康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发展有机质农业,变废为宝,在优先秸秆过腹还田基础上,保持生态畜牧业生产与农田肥料需求平衡以及与自然生态的协调发展。打造“生态土壤—生态食材—生态食品—生态旅游—生态康养”全产业链,推动探索生态食材、耕育田园、康养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实现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

(联合国工发组织全球科技创新网络专家委员会执行主席孙建)

上一篇:暂无

下一篇:东仑生物光碳核(禾)肥成为“首届中国生态农业科创大会”新亮点

本月点击排行

本月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