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一:首届“生态食材与生态餐饮大会”现场图



金寨县是革命老区,也是国家级首批重点贫困县,2011年被确定为大别山片区扶贫攻坚重点县。2016年4月24日,国家领导人在考察安徽省金寨县时表示,要脱贫也要致富,产业扶贫至关重要,产业要适应发展需要,因地制宜、不断创新完善。安徽德源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把企业做大做强,学习贯彻领导讲话精神,把灵芝产品做成生态产业扶贫项目,在原有获得国家质检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证书基础上,也获得金寨县和六安市首批“生态食材产品”品牌。这是继安徽省首批“生态食材产品”新河湾公司之后,安徽省第二批获得生态食材产品,填补了金寨县及六安市生态食材产品的空白。

孙建在开幕辞中讲到,我国明代的中医药巨匠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明确提出: “饮食者,人之命脉也”,指出了膳食饮食营养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李时珍认为一个人如果要健康,首先要合理饮食。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中国对世界的贡献,一个是中餐,一个是中医药。但是今天我们的食品安全遇到了一系列问题,饮食给健康增加了不确定的风险。今天,我们召开生态食材与生态餐饮大会,目的是为了深入挖掘我国饮食文化资源,弘扬耕育文化,解决当前食品安全存在的风险问题。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生态饮食、生态餐饮需求。

同时,孙建还宣布了《全国生态产品国际展销平台“耕育田”》启动上线,该平台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PEOP品牌)国际展销平台”为基础,涵盖“全国生态食材国际展销平台”。新平台将集中全国各地最优质的“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入驻,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优质生态康养产品。
农业部办公厅原副主任王文德在“生态食材进餐桌、生态餐饮促康养”倡议书中倡导,“我产我食、我食我康,生态食材、社会责任”理念。共建生态、健康、透明、诚信的食材餐饮产业体系。恪守道德底线,承担社会义务;做良心食品、生态餐馆。控制好生态食材源头,确保生态食材从生态田头到生态餐桌、再到生态餐馆全过程可溯;拒绝或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促进生态循环可持续发展。同时还讲到,把生态食材推广出来,自然资源环境问题也随之得到改善,看似餐桌小问题但在生产链上是无限的延伸。

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章力建以《“中医农业”助力生态食材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为主题,介绍了中医农业技术可以保证生态食材生产质量,为生态食材提供技术支撑,实现中医农业优质优价产品,更好的打造生态食材品牌,引领餐馆对生态食材的采用,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提供饮食保障。中国农业大学张建华以生态食材进餐桌保障校园团餐食品安全,助力精准扶贫进行了阐述。

国家行政学院影视中心主任王毅以《新时代、百县兴,促进乡村振兴发展》为主题发言,新时代•百县兴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新时代”思想,落实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国家行政学院影视中心制作发行的大型百集纪录片,该片通过全新视角、独特表达,发现宣传基层县市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及乡村振兴”过程中产业发展经验,为新时代县域经济的生态发展留下宝贵的影像资料。结合生态扶贫、产业兴旺、品牌提升的要求,通过真实记录乡村振兴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事例,落实到生态食材、生态产业、生态原产地品牌建设,树立新时代我国优秀县市的乡村振兴典范。全国人大代表冯乐平大会发言讲到,乐平集团将利用已经获评的"生态食材示范基地品牌"机遇,加快推动农副产业升级计划;国际中医农业联盟秘书长刘若帆对中医农业在环境资源与粮食安全方面做了全面诠释;中国绿色食品协会副会长、中国生态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黎明就中国生态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生态食材生态餐馆活动的深入合作进行了部署。


9月20日,安徽德源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在京又出席了2018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高峰论坛,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出席大会并讲话。论坛由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指导,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中国农学会共同主办。来自财政部、科技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全国生态食材产业化联合体、中国生态原产地产业联盟、省市农业(畜牧、农垦)科学院与来自于国家级贫困县的生态品牌企业安徽新河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亳州市利辛县安康农牧开发有限公司等单位代表共计500余人参加了会议。张桃林指出,举办该论坛,旨在打造中国农业科技智库成果发布与交流对话的高端平台,及时跟踪和准确把握世界农业农村科技前沿与动态趋向,系统总结我国农业农村科技进展与成效,谋划和引领新时代农业农村科技发展方向。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农村科技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历史性成就。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我国农业农村科技创新面临巨大挑战,要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建设世界农业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以深化农业农村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为切入点,以攻克核心关键技术为突破口,统筹科技创新要素配置,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科技工作新局面。